江苏中药学自考本科《中药化学》考试大纲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简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取得高等教育学历文凭的重要途径,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国家考试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高等教育形式。由于学习方法灵活、时间短、费用低、文凭硬、通过率高、专业热门等一系列特色,备受考生青睐,苏州每年报考高等教育自考的人数20万人次左右。 【方舟教育】是江苏省实体连锁教育培训著名品牌,从事教育培训18年,主要从事学历教育培训,目前开展自考、成教、网教、转本等学历教育培训。在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南通等地拥有15家自考教育分校区,教学师资雄厚、教学管理专业、教学方法独到、教学理念超前、教学手段多样、教学效果突出!为江苏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实用性的人才,在江苏享有良好的办学口碑。读自考来方舟!方舟教育专业做自考,因为专业、所以卓越! 报名地址:苏州市宝带西路1099号汇金科创中心一号楼503 报名电话:18068449730(微信同号) 中药化学考试大纲
高纲1715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03038 中药化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编(2018年)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I 课程性质 一、课程简介 《中药化学》是一门结合中医药基本理论,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运用化学及物理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是中药类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紧密结合中医药理论、中药的临床功效及其所含化学成分的化学结构、性质与药理作用等进行教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中药中主要类型成分的结构特征、理化性质、提取、分离精制及结构鉴定的基本理论和技能,了解中药化学成分结构测定的一般原则和方法,以及寻找中药有效成分的途径,为开发研究新药奠定基础,为学好其它后续相关课程及从事中药现代化研究和研制新药等奠定基础。 二、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衔接中药基础学科和化学基础学科的主要桥梁和纽带,前续的相关课程有有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波谱学、中药学、药用植物学。后续课程有中药鉴定学、中药药剂学、中药炮制学等相关专业课。 II 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中药化学》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中药中主要类型成分的结构特征、理化性质、提取、分离精制及结构鉴定的基本理论和技能。了解中药化学成分结构测定的一般原则和方法,以及寻找中药有效成分的途径,为开发研究新药奠定基础,为学好其它后续相关课程和就业后从事中药现代化研究和研制新药等奠定必要的基础。 通过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中药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掌握中药中主要类型成分的结构特征、尤其是代表性中药中的指标成分,掌握各类成分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精制方法,了解各类成分的结构鉴定方法。在学习中提高专业学习的自信、兴趣和自觉性,并在课程见习中,感悟医学人文精神及“大医精诚”的道德素养,了解中药化学最新研究进展及成果,以树立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 III 课程基本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绪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明确《中药化学》学科性质、研究内容和在本专业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学习《中药化学》的目的意义,了解本学科的发展概况、主要研究方法和研究方向等。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 了解:学习《中药化学》的目的意义及本学科的发展概况等。 2. 掌握:《中药化学》学科的定义、研究内容。 第二章 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中药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提取、分离及结构研究的一般方法。使应试者了解中药化学成分及生物合成途径,掌握提取、分离中药中有效成分的常用方法,了解中药有效成分结构研究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了解:中药化学成分生物合成途径;中药中化学成分结构鉴定程序、理化鉴定;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在中药化学成分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2.掌握:中药化学成分的类型及一般理化性质;化合物和各种溶剂的极性顺序;各种提取分离方法的原理及适用性;用于结构研究的波谱分析方法常用术语、单位和表示方法。 第三章 糖和苷类化合物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掌握糖和苷的结构与分类、一般理化性质、提取、分离方法及结构研究方法。使应试者掌握糖和苷的含义、结构与分类、理化性质、提取分离及检识方法,熟悉糖和苷的结构研究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 了解:糖和苷的分类和分布;糖和苷的结构研究的化学法、波谱分析方法。 2. 掌握:糖和苷的含义;结构与分类及含氰苷类的中药;性状、溶解性、旋光性、化学反应及其在结构鉴定和检识中的应用;酸催化水解、碱催化水解、酶催化水解、乙酰解反应、氧化开裂反应五种苷键裂解方法及适用性;一般提取、分离方法及注意事项。 第四章 醌类化合物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醌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一般理化性质、蒽醌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方法及结构研究方法。使应试者掌握醌类化合物的含义、分布、生理活性、结构类型和分类,蒽醌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提取分离方法、检识方法、提取分离方法及结构测定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 了解:醌类化合物的分布和生理活性;蒽醌类化合物的波谱分析; 2. 掌握:醌类化合物的定义、结构与分类;醌类化合物性状、升华性、溶解度、酸性、显色反应等理化性质和检识方法;蒽醌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方法;大黄、丹参、紫草中代表性醌类成分及结构类型。 第五章 苯丙素类化合物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苯丙素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一般理化性质,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和结构研究方法,使应试者掌握苯丙素类化合物中简单苯丙素类、香豆素类及木脂素类化合物的结构分类、理化性质、显色反应与检识、提取与分离方法,了解香豆素的结构波谱分析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 了解:简单苯丙素类、香豆素类和木脂素类的分布、生源途径和生理活性;香豆素和木脂素的结构和分类;香豆素的波谱分析方法; 2. 掌握:香豆素类和木脂素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检识方法;香豆素的提取、分离方法;秦皮、前胡、五味子代表性成分的结构类型。 第六章 黄酮类化合物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理化性质,提取分离方法和结构研究方法,使应试者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理化性质、显色反应与检识、提取与分离方法,了解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波谱分析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 了解:黄酮类化合物的生源途径、分布及生理活性;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查耳酮、橙酮等在甲醇中的UV光谱特征;黄酮类化合物1H-NMR谱、13C-NMR谱和MS谱特征。 2. 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含义、结构类型和分类;黄酮类化合物的性状、溶解度、酸碱性、显色反应的理化性质和检识方法;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方法;槐米、黄芩、葛根、银杏叶中代表性成分及结构类型。 第七章 萜类和挥发油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萜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一般理化性质;挥发油的通性、提取分离方法和鉴定方法,使应试者掌握萜类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分类,挥发油的组成、通性、检识方法及提取分离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 了解:萜类的含义、生源途径、分布和生理活性;单萜、倍半萜、二萜、二倍半萜类的结构与分类;环烯醚萜类的结构与分类、理化性质; 2. 掌握:单萜、倍半萜及环烯醚萜苷的化学结构特点;挥发油的组成、通性和检识方法;挥发油的提取、分离方法;挥发油的检识与鉴定方法;代表性中药及其质量控制成分。 第八章 三萜类化合物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三萜和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理化性质、提取与分离方法,使应试者掌握四环三萜及五环三萜的结构类型结构特点;性状及溶解度、发泡性、溶血性、呈色反应等理化性质和检识方法;提取分离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 了解:三萜和三萜类皂苷的含义、生源途径、分布和生理活性;四环三萜及五环三萜的结构类型; 2. 掌握:三萜及其苷类的性状及溶解度、发泡性、溶血性、呈色反应、沉淀反应等理化性质及检识方法;三萜皂苷的提取与分离方法;人参、甘草、柴胡中代表性成分及结构类型。 第九章 甾体类化合物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甾体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提取分离方法,使应试者掌握甾体皂苷、强心苷、胆汁酸的理化性质,甾体皂苷、强心苷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 了解:甾体类化合物的含义、生源途径、分类和生理活性;植物甾醇、C21甾体化合物、胆汁酸类、昆虫变态激素及醉茄内酯的结构特点与一般性质。 2. 掌握:甾体皂苷、强心苷的结构类型、理化性质和检识方法;甾体皂苷、强心苷的提取与分离方法。 第十章 生物碱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生物碱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理化性质、提取和分离方法,使应试者掌握生物碱的定义、碱性、溶解性、沉淀反应等理化性质和检识方法及生物碱的提取分离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 了解:生物碱的含义、生源途径、分类、分布和生理活性; 2. 掌握:生物碱旋光度、碱性、溶解性、沉淀反应等理化性质;生物碱的提取与分离;生物碱的检识方法;麻黄、延胡索、黄连、洋金花、苦参、汉防己、马钱子、乌头中代表性成分及结构类型。 第十一章 鞣质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鞣质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一般理化性质、提取与分离方法,使应试者掌握鞣质的结构类型、理化性质及检识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 了解:鞣质的含义、分类和生理活性;提取与分离方法。 2. 掌握:鞣质的结构类型;理化性质及检识方法。 第十二章 其他类成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脂肪酸、有机含硫化合物、氨基酸、环肽、蛋白质和酶、矿物质的结构与分类、一般理化性质,使应试者掌握其它成分的检识方法及提取分离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 了解:脂肪酸、有机含硫化合物、氨基酸、环肽、蛋白质和酶、矿物质的结构及生理活性;提取与分离方法。 2. 掌握:其他成分的理化性质和检识方法。 第十三章 复方物质基础研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了解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意义、研究进展、研究思路与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了解: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意义及必要性;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进展。 Ⅳ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 考核目标的能力层次的表述 在大纲“考核要求”中,提出了“了解”、“掌握”两个能力层次,它们之间是递进等级的关系,它们的含义是: “了解”-能知道相关概念、知识的含义。 “掌握”-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知识、原理及其应用。 二、 自考教材 《中药化学》,郭力、康文艺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年版。 三、自学指导 1. 在开始阅读教材某一章之前,先翻阅大纲中有关这一章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要求,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 阅读教材时,依据大纲要求对每个知识点要深刻理解、掌握。 3. 对书中的实例要读懂理解。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 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提出的总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 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层次,并深刻理解对各知识点的考核要求。 3. 辅导时,应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大纲脱节。 4. 辅导时,应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宜提倡“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争取帮助,依靠自己学通”的方法。 5. 辅导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对考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有问即答,要积极启发引导。 6. 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考生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作出判断,解决问题。 7. 使考生了解试题的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的关系,在各个能力层次中都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 Ⅴ 题型举例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范例:异羟肟酸铁反应是用于鉴别香豆素的() A.母核 B.酚羟基 C.醇羟基 D.内酯环 参考答案:D 二、结构类型与鉴别题 指出下列各化合物的结构类型并用化学方法区分(分别写出两个化合物的结构类型,并用1种定性反应,使其中1个呈阳性反应另1个呈阴性反应,或两者反应现象不同) 范例:
参考答案:A为黄酮类,B为黄酮醇类。 加锆盐A、B呈黄色;再加枸縁酸后,A褪色,B不褪色。 三、比较分析题(解题要求:写出大小顺序即可) 范例:以下四种化合物用硅胶TLC(CHCl3:MeOH=4:1展开),比较Rf值大小顺序: 
A、R1=R2=H B、R1=H,R2=rha C、R1=glc,R2=H D、R1=glc,R2=rha 参考答案: A > B > C > D 题 解:硅胶色谱属极性吸附原理,化合物极性越大,吸附越强,Rf值越小; 这四种化合物的极性由小到大的顺序是:A > B > C > D。 四、简答题(解题要求:直接写出相关问题的要点,不要展开议论。) 范例:溶剂提取方法有哪些? 参考答案:浸渍法、渗漉法、煎煮法、回流法、连续回流法。 五、提取分离题(依题目要求回答) 范例1:槐米中芦丁的提取流程如下,回答问题: 槐米 加约6倍量已煮沸的0.4%硼砂水溶液,搅拌
加入石灰乳至pH8~9,并保持该pH值30分钟, 趁热抽滤,反复2次  
水提取液 药渣 在60~70oC下,用浓盐酸调pH4~5,搅拌,静置放冷,
滤过,水洗至洗液呈中性,60oC干燥。  
滤液 沉淀 重结晶
芦丁结晶 (1)流程中采用的提取方法与依据是什么? (2)提取液中加入0.4%硼砂水的目的? 参考答案:(1)采用碱溶酸沉法提取芦丁; (2)提取时加入0.4%硼砂水以保护芦丁的邻二酚羟基。 范例2:某药材中含有下列成分,按下述流程分离,各成分应出现在何部位
参考答案:滤液甲(A) 不溶物乙(B) 不溶物丙(D) 不溶物丁C 题 解:A为双糖苷,溶于水包括碱水、酸水;B、C、D均为亲脂性成分,不溶于水,其中B有酸性基团(-COOH),溶于5%NaHCO3;D有内酯结构,5%NaOH加热D可皂化开环溶于碱水,酸化环合不溶于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