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638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课程考试说明 一、本课程使用的教材、大纲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课程制定使用的建材为《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刘健清、李振亚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版。《大纲》由南京师范大学制定。 二、本课程的试卷题型及试题难易程度 1.试卷题型、结构表 课 程 代 号 | 29638 | 课 程 名 称 |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 | 题 型 | 单 选 题 | 多 选 题 | 填 空 题 | 简 答 题 | 论 述 题 | 合 计 | 每 题 分 值 | 1 | 1 | 1 | 5 | 10 |
| 题 数 | 25 | 5 | 10 | 6 | 3 | 49 | 合 计 分 值 | 25 | 5 | 10 | 30 | 30 | 100 |
2.试卷分别针对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四个认知及能力层次命制试题,四个层次在试卷中所占的比例大致为识记占20%,领会占30%,简单应用占30%,综合应用占20%。 3.试卷难易度大致可分为容易、中等偏易、中等偏难、难四个等级,试卷中不同难易程度试题所占的分数比例,大致为容易占20%,中等偏易占30%,中等偏难占30%,难占20%。 三、各章内容分数的大致分布 根据自学考试大纲的要求,试卷在命题内容的分布上,兼顾考核的覆盖面和课程重点,力求点面结合。教材具体各章所占分值情况如下: 章 次 | 内 容 | 分 值 | 第一章 | 晚清地主阶级革新派的社会改革思想 | 6分左右 | 第二章 | 太平天国的农民革命思想 | 6分左右 | 第三章 | 洋务派与洋务思想 | 6分左右 | 第四章 | 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 | 8分左右 | 第五章 |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治理论 | 5分左右 | 第六章 | 中国无政府主义 | 8分左右 | 第七章 | 五四前后新旧思潮之激战 | 4分左右 | 第八章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 10分左右 | 第九章 | 国家主义派、“联省自治”和“好政府主义” | 6分左右 | 第十章 | 新三民主义、戴季陶主义 | 4分左右 | 第十一章 | 第三党及其它资产阶级派别的政治主张 | 6分左右 | 第十二章 | 中国托派与三十年代社会性质论战 | 4分左右 | 第十三章 | 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理论 | 10分左右 | 第十四章 | 中国法西斯主义 | 2分左右 | 第十五章 |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理论和汉奸的卖国主义 | 2分左右 | 第十六章 | 中国民主党派的政治主张 | 3分左右 | 第十七章 | 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 10分左右 |
四、考核重点及难点 第一章 晚清地主阶级革新派的社会改革思想 (1)经世致用之学兴起的背景;(2)龚自珍的更法改制思想;(3)林则徐的政治思想;(3)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 第二章 太平天国的农民革命思想 (1)洪秀全反清思想的形成;(2)洪秀全的皇权主义思想;(3)《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其评析;(4)《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及其评析。 第三章 洋务派与洋务思想 (1)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2)李鸿章的“自强”“求富”思想;(3)张之洞的“中体西用”说。 第四章 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政治思潮 (1)早期改良派产生的背景及其主要代表人物;(2)早期改良派的革新主张;(3)康有为的维新主张极其局限性;(4)谭嗣同反纲常礼教的自由平等思想;(5)严复的政治思想。 第五章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治理论 (1)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治观;(2)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3)孙中山的三民主义;(4)章太炎的政治思想。 第六章 中国无政府主义 (1)无政府主义在中国的早期流传;(2)刘师培为代表的“天义派”主要政治主张;(3)对早期无政府主义的评价;(4)五四前后无政府主义的派别和基本观点;(5)马 克思主义者对无政府主义的批判。 第七章 五四前后新旧思潮之激战 (1)复辟派的主要观点;(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3)陈独秀对民主的阐释;(4)对孔子学说和尊孔思想的抨击;(5)东西文化问题论战。 第八章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十月革命前中国思想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情况;(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社会条件;(3)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观;(4)社会主义论战。 第九章 国家主义派、“联省自治”和“好政府”主义 (1)国家主义派的政治主张;(2)反对国家主义派的斗争;(3)联省自治的基本内容;(4)对联省自治和制宪救国主张的评价; 第十章 新三民主义、戴季陶主义 (1)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2)戴季陶主义及其主要观点;(3)瞿秋白等对戴季陶主义的批判。 第十一章 第三党及其它资产阶级派别的政治主张 (1)第三党的政治主张;(2)评析第三党的政治思想;(3)国民党改组派的政治主张;(4)人权派的政治主张。 第十二章 中国托派与三十年代社会性质论战 (1)中国托派的理论及政治主张;(2)中国社会性质论战的主要内容;(3)中国社会史论战的主要内容;(4)农村社会性质论战;(5)三场大论战的意义。 第十三章 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理论 (1)瞿秋白关于无产阶级领导革命的论述;(2)中共四大关于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的主要内容;(3)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的初步论述;(4)“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意义;(5)毛泽东对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贡献;(6)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7)新民主主义理论的重大意义。 第十四章 中国法西斯主义 (1)国际法西斯对中国的影响;(2)中国法西斯主义的基本特征;(3)蒋介石法西斯主义买办性的主要表现。 第十五章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理论和汉奸的卖国主义 (1)汪精卫卖国主义的主要特点。 第十六章 中国民主党的政治主张 (1)民主党派的主要抗日主张;(2)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政治主张;(3)民主党派的建国主张。 第十七章 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1)中国共产党的和平建国纲领;(2)国民党《中华民国宪法》的主要特点;(3)中共对国民党伪法统和伪宪法的揭露和批判;(4)《论人民民主专政》和主要内容及其意义;《共同纲领》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五、各题型试题范例及解题要求 1、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解题要求: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字母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范例: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是 ( A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天津条约》 解答:A 2、 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分) 解题要求: 在下列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有二至五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全部选出,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范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A)(B)(D)( )( ) A.统一战线 B.武装斗争 C.土地革命 D.党的建设 E.革命根据地 解答:ABD 3、 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解题要求:直接将答案填在试题的空格上。 范例:1929年3月,针对蒋介石以发布“保障人权令”来掩饰其种种侵犯人权的行为,胡适立即发表《人权与约法》一文反驳,从而掀起了一场“ ”。 解答:人权运动 4、 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解题要求:直接写出相关问题的要点,不要展开议论。 范例:简述早期改良派的政治思想。 解答:(1)反对西方列强的侵略,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2分) (2)批判顽固守旧势力,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2分) (3)变革封建专制制度,实行君民共主的议院政治。(1分) 5、 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解题要求:不仅要回答问题的要点,而且要加以适当的阐述。 范例:试述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 解答:发生于19世纪60年代~90年代的洋务运动,是清政府中一部分官僚为维 护封建统治所进行的一场“自救”活动。(1分)其兴起主要有以下背景: (1)从内部原因看,洋务派兴办洋务的直接目的就是镇压农民起义。60年代初,太平军在长江下游地区连接重创清军,北方的捻军方兴未艾,西北的回民、西南的苗族也纷纷起义,对清王朝构成了严重威胁。为了镇压农民起义,清政府开始购置洋枪洋炮和兵舰,直接用于对农民起义军的作战。(3分) (2)从外部原因看,洋务运动的兴起是中外反动势力相勾结的结果。1862年,清政府正式确立“借师助剿”的方针,标志着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的完成,标志着清政府已完全成为西方侵略者统治中国的工具。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部分官僚开始兴办洋务,特别是兴办近代军事工业,以期从中找到所谓“自救”的出路。(3分) (3)另外,洋务运动的产生也与早期学习外国长技的“师夷”思想有一定的联系。当然,与魏源的“师夷”是为了“制夷”、抵抗侵略不同,洋务派的“师夷”是为了抚夷、媚夷,挽救封建统治的危机。洋务运动的这一思想基础,决定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方向。(3分) 六、考试注意事项 本课程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生参加考试时只允许携带钢笔、签字笔、圆珠笔、铅笔、橡皮等文具用品,不允许携带书籍及其他参考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