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4870000 传递与分离课程考试说明 一、本课程使用的教材、大纲 传递与分离课程指定使用的教材为《化工分离过程》,陈洪钫、刘家祺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1995版。《化工传递过程基础》,陈涛、张国亮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版。 传递与分离课程指定使用的大纲为《化工分离过程大纲》,南京工业大学编,即高纲1199。 二、本课程的试卷题型及试题难易程度 1.试卷题型、结构表 课 程 代 号 | 024870000 | 课 程 名 称 | 传递与分离 | 题 型 | 单 选 题 | 填 空 题 | 名 词 解 释 | 简 答 题 | 计算题 | 合 计 | 每 题 分 值 | 1 | 1 | 3 | 6 | 10 |
| 题 数 | 21 | 10 | 5 | 4 | 3 | 43 | 合 计 分 值 | 21 | 10 | 15 | 24 | 30 | 100 |
2.试卷分别针对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四个认知及能力层次命制试题,四个层次在试卷中所占的比例大致为识记占20%,领会占30%,简单应用占30%,综合应用占20%。 3.试卷难易度大致可分为容易、中等偏易、中等偏难、难四个等级,试卷中不同难易程度试题所占的分数比例,大致为容易占20%,中等偏易占30%,中等偏难占30%,难占20%。 三、各章内容分数的大致分布 根据自学考试大纲的要求,试卷在命题内容的分布上,兼顾考核的覆盖面和课程重点,力求点面结合。教材具体各篇章所占分值情况如下: 教 材 | 章 次 | 内 容 | 分 值 | 化工传递 过程基础 | 第一篇 | 动量传递 | 15分左右 | 第二篇 | 热量传递 | 18分左右 | 第三篇 | 质量传递 | 12分左右 | 化工 分离 过程 | 第一章 | 绪论 | 4分左右 | 第二章 | 单级平衡过程 | 6分左右 | 第三章 | 多组分多级分离过程分析与简捷计算 | 15分左右 | 第四章 | 多组分多级分离的严格计算 | 14分左右 | 第五章 | 分离设备的处理能力和效率 | 6分左右 | 第六章 | 分离过程的节能 | 6分左右 | 第七章 | 其他分离技术和分离过程的选择 | 4分左右 |
四、考核重点及难点 1、化工传递过程基础 第一篇 动量传递 (1)稳态流动和非稳态流动的基本概念;(2)连续性方程的运用;(3)边界层的概念。 (4)湍流的概念以及特点;(5)流动阻力。 第二篇 热量传递 (1)稳态传热和非稳态传热的基本概念;(2)导热的计算;(3)对流传热的概念。 (4)总对流传热系数的计算;(5)传热速率方程式的运用。 第三篇 质量传递 (1)分子扩散的基本概念;(2)菲克定律的运用;(3)对流传质系数和简单模型。 2、化工分离过程 第一章 绪论 (1)平衡分离过程的特征;(2)速率分离过程的特征。 第二章 单级平衡过程 (1)相平衡概念;(2)相平衡常数的计算;(3)泡点、露点的计算;(4)闪蒸过程的概念以及计算。 第三章 多组分多级分离过程分析与简捷计算 (1)最小回流比与全回流的概念;(2)最少理论板数和实际理论板数的计算;(3)实际回流比的计算;(4)萃取精馏和共沸精馏的概念;(5)多组分吸收的计算。 第四章 多组分多级分离过程的严格计算 (1)吸收塔的塔径、塔高的计算;(2)全塔的物料和热量衡算;(3)相平衡的概念;(4)逐级计算法求理论板数;(5)泡点、露点进料求理论板数。 第五章 分离设备的处理能力和效率 (1)全塔效率和板效率;(2)气液传质设备处理能力影响因素;(3)气液传质设备的选择。 第六章 分离过程的节能 (1)精馏过程的热力学不可逆分析;(2)精馏设备设置的中间冷凝器和中间再沸器;(3)分离顺序的选择。 第七章 其他分离技术和分离过程的选择 (1)膜分离的分类;(2)吸附剂的选择;(3)分离过程的选择。 五、各题型试题范例及解题要求 1、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1分) 解题要求: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范例:对于二层圆筒壁的稳定热传导而言,若Q1、Q2为从内层到外层的导热量,则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 A.Q1>Q2 B.Q2>Q1 C.Q1=Q2 D.无法比较 解答:( C ) 2、 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解题要求:直接将答案填在试题的空格上。 范例:用几种不同导热系数的材质作保温材料,将导热系数 (大,小)的放在内层有利于保温。 解答: 小 3、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解题要求:直接写出相关词语的涵义,不要展开说明。 范例:稳态流动 解答:流体在管道中流动时,若与流动有关的参数(例如速度)不随时间而变化,这时流体的流动称为稳态流动。 4、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解题要求:直接写出相关问题的要点,不要展开议论。 范例:流体密度的影响因素是什么?如何影响?气体的密度如何计算? 解答:流体密度的影响因素有:温度和流体所受到的压力。(2分)液体密度不随压强的变化而改变,仅与温度有关;气体密度与温度和压强都有关。(2分)在压强不太高、温度不太低时,计算公式如下: 。 (2分) 5、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解题要求:需有具体的计算过程。 范例:某连续精馏塔分离苯—甲苯混合液。已知原料为泡点进料,zF=0.44,xD=0.96,xW=0.024(均为摩尔分率)。取操作回流比R为最小回流比的两倍,相对挥发度为2.5。试求(1)实际回流比R;(2)用捷算法求所需的最小理论塔板数。 解答:(1)由题意知泡点进料,q=1 (1分) xq=zF (1分) (2分) (2分) (2分) (2)由芬斯克公式确定最少理论塔板数Nmin 
 (3分)
六、考试注意事项 本课程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生参加考试时只允许携带钢笔、签字笔、圆珠笔、铅笔、橡皮等文具用品,不允许携带书籍及其他参考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