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看法:本科学校数量的泛滥,导致本科毕业生严重的供大于求。 本科院校主要是培养研究型人才,对学生的学术要求比较高,而且社会并不需要那么多本科生。 现在大部分本科学校师资水平低下,更不要说培养人才,反倒是荒废了很多学生的大好青春。 不是社会没有用工需求,而是普通学校的大学生眼高手低,能力要求的做不了,要求低的又不想做,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是“本科生”,这种心态害人害己,不如把这些学校全部转化为职业学校,专门对口培养社会最需要的职业人才,这样就不会再出现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切迎刃而解。 你是怎么认为的呢? 本人不同意这种观点。
第一,不本科存在供过于求一说。很多中小机构还是没有招到本科学生,能招到大专就不错,甚至高中生都没找招到。供过于求一说不存在,没有人规定本科生不能干什么,只要工资足够,本科生都会应该去干。哪种把本科生和专科生的工作分开的想法早就过时了。学历是学习的经历,是大学生活的体验,是检阅自己学习能力的过程,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第二,本科院校的主要培养研究型人才。此话不对,在改革开放初期,中专生都是研究型人才了,改革开放几十年,本科已经进入普及教育阶段。现在可以说大专在全国想上就上,没有人能阻碍大学变成普通”高等教育”了。只要不拒绝,也没人没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了。本科培养研究型人才的说法早就过时了。目前全国研究生招生规模已经突破100万。而在改革开放初期,每年高校录取的人数才几十万。说研究生是研究型人才才是恰当的。
第三,现在大部分教师水平低下。这种话是对大学教师的污蔑和不尊重。无论是民办学校,还是公办学校。成为大学教师都是非常困难的。要想去名校成为高校教师更难。凭什么说大多数高校教师水平低下。如果真的水平低下进了高校,这高校还能做好?这样的结论毫无依据。大多数高校老师都是具有硕士博士学历的,这些人都是经过有资质的高校培养出来的硕士博士生活,他们之间有水平高低之分,但是不能得出大多数水平低下的结论。
第四,本科生眼高手低,高水平工作胜任不了,低要求工作又不想去做。这个不仅仅是本科生的事。高中生也是这么想的。可以说所有人都是好高骛远的,都是想不上班还高薪的。你看看目前考公务员的队伍有多拥挤?为什么优秀的人才削尖脑袋去考公务员?还不是因为公务员不需要太努力就能旱涝保收衣食无忧?公务员你说要本科生吗?要研究型人才吗?
第五,把本科改为职业院校,就业问题就迎刃而解。这同样是一种片面的说法。职业院校和非职业院校不能截然分割。拿会计专业来说,你说大专会计毕业能做会计,本科院校会计能做会计呢?按照你的思路,是否本科院校的会计去做研究去?
总之,高校从大专到本科,到研究生,到博士后,不存在职业不职业的问题。而是全部要面向职业,不能把理论和应用割裂开来,而是始终结合在一起。高校要时刻跟踪社会需求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而且在高等教育甚至研究生教育趋向普及的现阶段,适时调整专业内容结构,面向社会对象才是正道。甚至高校研究生只面向在职人员定向招收活跃。
试想一下,哪一项发明创造,或者重大理论发现,不是在现实中发生发展的?因此研究型和实用型并不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