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纲1207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29771 毛泽东思想概论专题 江苏教育学院编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一、 课程性质及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 课程性质和特点 毛泽东思想概论专题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2005年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实施方案确定的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富有很强理论性、政治性和历史性,有着突出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二)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要求学习者掌握好毛泽东思想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真正理解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从而自觉树立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自觉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为积极投身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奠定思想理论基础。 (三) 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涵盖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历史学等诸多学科,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内政、外交、国防、党建等十分广泛的内容。作为一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它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相关课程的有关原理为其理论基础,同时又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课程的理论前提,是一脉相承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中承上启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本课程与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中共党史等课程也有较多的联系。 二、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绪论 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的创造性结合 (一)课程内容 第一节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一、中国革命需要新的理论指导 二、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三、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的初步结合 四、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五、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六、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 一、延安整风运动与全党认识的统一 二、指导思想地位的确立及其意义 第三节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一、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 二、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体系 (二)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把握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进程;准确理解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定义、科学内涵和科学体系。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掌握: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体系、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3.重点掌握:毛泽东思想科学内涵。 第一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社会 (一)课程内容 第一节 必须从中国的特殊国情出发 一、认清中国国情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 二、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及其阶级结构 三、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极大不平衡性 第二节 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一、新式的特殊的民主革命 二、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第三节 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一、中国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 二、工农武装割据,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基本依据和基本途径 三、农村包围城市人民军队的建设和人民战争的军事战略 第四节 新民主主义社会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 二、新民主主义的政治 三、新民主主义的经济 四、新民主主义的文化 (二)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和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关系,掌握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阶段的总路线及其基本内容、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和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和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关系。 2.掌握: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的转变,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3.重点掌握: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阶段的总路线及其基本内容,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 第二章 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 (一)课程内容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一、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初步设想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三、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实行合作化 四、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 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二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的提出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三、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四、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第三节 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一、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 二、中国工业化的道路和方针 三、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四、改革经济体制 五、民主政治建设 六、文化建设方针和知识分子政策 (二)学习要求: 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理解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必然性和在早期社会主义建设过程出现曲折失误的内在原因,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意义。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与过渡性质。 2.掌握: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3.重点掌握: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理论,。 第三章 统一战线 (一)课程内容 第一节 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一大法宝 二、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条件 三、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成功的重要保证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 一、同农民结成坚固的联盟 二、正确处理同资产阶级的关系 三、坚持党对统一战线的坚强领导 第三节 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的统一战线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二、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团结 三、国家统一和香港、澳门以及台湾问题 (二)学习要求: 认识统一战线对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意义,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等时期的统一战线的特征及策略原则;理解统一战线与武装斗争、党的建设的关系。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统一战线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一大法宝。 2.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等时期的统一战线的特征及策略原则。 3.重点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经验。 第四章 人民战争和人民军队 (一)课程内容 第一节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长期的主要的形式 一、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二、要研究中国革命战争的规律 第二节 人民战争 一、科学的战争观 二、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决定了必须实行人民战争 三、“三结合”的武装体制与各种斗争形势 四、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第三节 人民军队 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建军宗旨 二、党指挥枪的原则 三、人民军队的三大任务 第四节 建设现代化的强大国防 一、人民军队的正规化、现代化建设 二、正规化的军队与强大的民兵相结合 三、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二)学习要求: 认识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长期的主要的形式,了解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和优良传统以及建设现代化的强大国防的基本途径;理解人民战争的重要地位及理论意义。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长期的主要的形式。 2.掌握:人民军队的建设,建设现代化的强大国防。 3.重点掌握:人民战争的军事战略。 第五章 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 (一)课程内容 第一节 党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一、指导伟大的革命要有伟大的党 二、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第二节 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一、党的建设环境和总目标 二、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加强党的建设 三、执政党面临新的考验 第三节 党的思想建设 一、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 二、切实解决党员思想入党的问题 三、创造整风的形式 第四节 党的组织建设 一、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二、实行“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 三、正确处理党内矛盾和斗争 第五节 党的作风建设 一、把党风建设提到重要地位 二、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 三、执政党要继续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 (二)学习要求: 认识党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了解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理解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党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2.掌握:党的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发扬党的优良作风。 3.重点掌握:党的思想建设,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 第六章 思想政治工作 (一)课程内容 第一节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一、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 二、思想政治工作是完成一切工作的重要保证 三、工、农、商、学、兵、政、党都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第二节 围绕党的中心任务进行思想政治工作 一、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 二、思想政治工作要结合经济工作和其他工作一道去做 第三节 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内容和原则 一、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内容 二、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原则 (二)学习要求: 认识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了解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内容和原则,理解围绕党的中心任务进行思想政治工作。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2.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内容和原则。 3.重点掌握:围绕党的中心任务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意义和途径。 第七章 政策和策略 (一)课程内容 第一节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 一、革命政党的任何行动都是实行政策和策略 二、正确的政策策略是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根本保证 三、共产党员和各级干部应该成为懂得马克思主义政策策略的战士 第二节 从实际出发制定和实行政策策略 一、实际政策的决定一定要根据具体情况 二、在区别上建立正确的政策和策略 三、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第三节 革命和建设的若干政策策略原则 一、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 二、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 三、既要善于斗争,又要善于妥协 四、不要四面出击 五、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二)学习要求: 认识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了解革命和建设的若干政策策略原则;理解从实际出发制定和实行政策策略的原则及其意义。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 2.掌握:从实际出发制定和实行政策策略原则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3.重点掌握:革命和建设的若干政策策略原则,如: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等。 第八章 国际关系和外交方针 (一)课程内容 第一节 对国际形势的观察和分析 一、在国际关系的区别上建立对外政策 二、从中间地带理论到“三个世界”理论 第二节 独立自主的新型外交 一、划清与旧中国屈辱外交的界限 二、维护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 三、倡导和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第三节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一、“和平为上” 二、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 三、永不称霸 (二)学习要求: 认识观察和分析国际形势对制定国际关系和外交方针的重要意义;了解我国独立自主新型外交的基本方针政策;理解中国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外交政策的内容及意义。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中国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外交政策的内容及意义。 2.掌握: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国际形势的观察和分析的理论。 3.重点掌握:我国独立自主新型外交的基本方针政策,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 第九章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一)课程内容 第一节 实事求是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 二、一切从实际出发 三、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四、以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的辩证法 五、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第二节 群众路线 一、群众路线是党的干部工作路线 二、一切为了群众 三、一切依靠群众 四、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第三节 独立自主 一、独立自主地领导革命和建设 二、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 第四节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有机统一 (二)学习要求: 认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掌握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意义;了解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理论内容;理解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三个组成部分的关系。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意义。 2.掌握: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理论内涵及其方法论上的意义。 3.重点掌握: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理论内容和相互关系。 结束语 继续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 (一)课程内容 一、科学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二、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二)学习要求: 正确认识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了解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理解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重大意义。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意义。 2.掌握: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3.重点掌握: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重大意义和方法途径。 三、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 (一) 关于“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中的有关说明 在大纲的考核要求中,提出了“领会”、“掌握”、“熟练掌握”等三个能力层次的要求,它们的含义是: 1. 领会:要求应考者能够记忆规定的有关知识点的主要内容,并能够领会和理解规定的有关知识点的内涵与外延,熟悉其内容要点和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能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作出正确的解释、说明和阐述。 2. 掌握:要求应考者掌握有关的知识点,正确理解和记忆相关内容的原理、方法步骤等。 3. 重点掌握:要求应考者必须掌握的课程中的核心内容和重要知识点。 (二) 自学教材 本课程使用教材为:《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金春明等主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 (三) 自学方法的指导 本课程作为一门的专业课,综合性强、内容多、难度大,自学者在自学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学习前,应仔细阅读课程大纲的第一部分,了解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熟悉课程的基本以及本课程与有关课程的联系,使以后的学习紧紧围绕课程的基本要求。 2、 在阅读某一章教材内容前,应先认真阅读大纲中该章的考核知识点、自学要求和考核要求,注意对各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 3、 阅读教材时,应根据大纲要求,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基本原理必须牢固掌握,在阅读中遇到个别细节问题不清楚,在不影响继续学习的前提下,可暂时搁置。 4、 学完教材的每一章节内容后,应认真完成教材中的习题和思考题,这一过程可有效地帮助自学者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增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 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所提出的部的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 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层次,并深刻理解各知识点的考核要求。 3、 对应考者进行辅导时,应以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以考试大纲为依据,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一面与考试大纲脱节。 4、 辅导时应对应考者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提倡应考者“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提出问题,依靠自己学懂”的学习方法。 5、 辅导时要注意基础、突出重点,要帮助应考者对课程内容建立一个整体的概念,对应考者提出的问题,应以启发引导为主。 6、 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应考者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作出判断和解决问题。 7、 要使应考者了解试题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都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 (五) 关于命题和考试的若干规定 1、 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考核要求中,各条细目都是考试的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章节,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密度。 2、 试卷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试题所占的比例大致是:“领会”20%,“掌握”40%,“重点掌握”为40%。 3、 试题难易程度要合理,可分为四档:易、较易、较难、难,这四档在各份试题中所占的比例约为2:3:3:2。 4、 本课程考试试卷可能采用的题型有:单项选择、名词解释、简答题及问答题(包括论述题)等类型(见附录题型示例)。 5、 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评分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附录 题型举例 一、选择题 如:把毛泽东思想思想作为全党指导思想是在( ) A.一大 B.六大 C.七大 D.十五大 二、名词解释 如:实事求是 三、简答题 如: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四、论述题 如:为什么说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五、材料分析题 如: 材料1 (一)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分配农民个别耕种。 (二)一切土地,经苏维埃政府没收并分配后,禁止买卖。 (三)分配土地之后,除老幼疾病没有耕种能力及服务公众勤务者以外,其余的人均强制劳动。 (四)以人口为标准分配土地,男女老幼均分配土地。 (五)以乡为单位分配土地。 ——摘自《井冈山土地法》,1928-12 材料2 (一)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兴国工农兵代表会议政府所有,分给无田地及少田地农民耕种使用。 (二)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经工农兵政府没收并分配后,禁止买卖。 (三)以人口为标准分配土地,男女老幼平均分配。 (四)以乡为单位分配土地。 ——摘自《兴国土地法》,1929-04 材料3 减轻地主的封建剥削,实行减租减息,借以改善农民的生活,提高农民抗日与生产的积极性。 减租减息之后又须实行交租交息,借以联合地主一致抗日。 ——选编自《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1942 请回答: (1)比较材料2与材料1,土地政策有什么原则的修正? (2)分析材料3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变化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