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学院编 编写说明 根据苏教师[1999]9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做好全省教师自学考试工作的通知》要求,我们制定了江苏小学教育、学前教育专业(专科)课程考试新方案,按照此新方案,我们组织江苏教育学院的专业人员编写了2001年(上)小学教育、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各开考课程的考试大纲,并经专家进行了审定。现印发给各助学单位和考生使用,作为考试的要求和依据。欢迎各地在使用过程中提出修改意见。 江苏省中小学教师自学考试办公室 二000年十月 一、能力要求 1、了解中化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识记文学只上有关的名家名篇。 2、能够顺利阅读一般的文章,能够借助工具书读懂简单的文言文。 3、能够比较准确地把握一般的文章或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语言形式和写作艺术。 4、具备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文章的一般写作知识,能对课本中所涉及到的文章写作艺术作出正确的分析。 二、知识范围 (一)文学基本常识 掌握课本所涉及到的几十位作家知识与作品知识,识记重要作家的名号所属时代、国别、了解他们的文学主张,文学成就、代表作及在文学史上的贡献,识记重要作品的文学价值和文学史地位。 (二)课文基本内容 掌握课本中64篇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能借助文后注释与评析准确掌握各篇文章的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语言特色、重点词句、写作技巧等。
(三)汉语与写作常识 掌握作品中有关文言词语的词义及用法,能分析一般单句的语法成分,掌握比喻、比拟、对偶、排比、夸张、层递等常用修辞格。掌握各篇作品的文体分类与相关写作知识。
三、课文的评价与要求(标题前加*号的为精读篇目) 1、*东山 本文选自《诗经·豳风》。识记《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500余年间的诗歌共305篇,分“风”、“雅”、“颂”三大类。 掌握该篇主题:表达了一位远戌归来的士兵在还乡途中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描述了他出征以后家园残破的景象,以及妻子孤苦无依的痛苦生活,揭示了战争带给人民的苦难,反映了人民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了解该诗使用了赋的表现形式有哪些作用。 重点句子 (1)鹳鸣于垤,妇叹于室。 (2)有敦瓜苦,蒸在栗薪。 (3)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 重点词语 (1)我徂东山 (2)零雨其濛 (3)勿士行枚 (4)伊可怀也 2、*殽之战 本文选自《左传》僖公三十二年、三十三年。识记《左传》是战国初期的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司马迁认为是鲁国只官左丘明撰写的。 概述《殽之战》的主要内容。 分析蹇叔“哭师”的原因。 重点段落 第一自然段“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秦师遂东。” 第六自然段“秦伯素服郊次——(文末)” 重点句子 (1)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2)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3)彼实构吾二君。 重点词语 (1)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2)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3)郑有备矣,不可冀也。 (4)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
3、叔向贺贫 本篇选自《国语·晋语八》。识记《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性质的历史文献,它的特点是记录言论多于记载史实。 理解叔向提出的贫富与道德的观点。 掌握文中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 重点句子 (1)一朝而灭,莫之哀也,惟无德也! (2)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 重点词语 (1)行刑不疚,以免于难。 (2)诸侯亲之,戎狄怀之。 (3)起也将亡,赖子存之。
4、*荆轲剌秦王 本篇选自《战国策》。 识记《战国策》是汉代刘向编订而成,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全书分十二国,共三十三篇。 概述荆轲剌秦王的过程,分析荆轲的侠士形象。 重点段落 第三自然段:荆轲知太子不忍——遂自刎。 第十七自然段:是时,侍医夏无且——被八刨。 重点句子 (1)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2)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3)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重点词语 (1)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2)今日往而不返者,竖子也。 (3)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
5、*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本篇选自《论语·先进》。 识记《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编纂而成。 理解曾皙的志向,掌握孔子的“治国以礼”的思想观点。 掌握本文记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重点段落 全文最后一段:为国以礼——孰能为之大 重点句子 (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2)以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3)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重点词语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2)夫子哂之。 (3)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6、*齐桓晋文之事章 本文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识记孟子主张施仁政、行王道,倡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识记《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先秦散文的杰出代表,是孟子与弟子合著,共7篇,分上下。 掌握文中的比喻句、对偶句、排比句。 重点段落 全文最后一段:“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未之有也。” 重点句子 (1)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3)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4)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5)明君制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蓄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重点词语 (1)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2)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3)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 (4)谨庠序之教。
7、*山木 本文选自《庄子》外篇,其要旨是阐明处浊世避祸害之木。 识记庄周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庄周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后世把他们并称“老庄”。《庄子》是庄周及其后学所著,今存33篇,分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三部分。 重点段落 全文最后自然段:庄子消曰——则胡可得而累邪! 重点句子 (1)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 (2)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 (3)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 重点词语 (1)命竖子杀雁而烹之。 (2)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
8、山鬼 本文选自屈原《九歌》 识记屈原是我国最早的一位诗人,他留存的作品有25篇,《九歌》是屈原根据民间流传的祭神巫歌,经过艺术加工而写成的组诗,共11篇。 识记全诗通过对女神失恋悲哀的描写,表现了它坚贞诚挚的情操。 重点句子 (1)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罗。 (2)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 (3)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重点词语 (1)既含睇兮又宜笑。 (2)杳冥冥兮羌昼晦。 (3)山中人兮芳杜若。
9、*孙子列传 本文选自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识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共130篇,分有十表、八书、十二本记、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52万多字。 理解本文从孙子操练吴王宫中180名妇女之事着笔,生动展现了一位军事家的治军才能,也表现了“孙子兵法”的实际价值。 掌握本文的写作特点。 重点句子 (1)可以小试勒兵乎? (2)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 重点词语 (1)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 (2)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 (3)遂斩队长二人以循。
10、*饮马长城窟行 本诗属汉乐府 相和乐府。 识记汉乐府民歌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新阶段,汉乐府根据所用音乐的不同,分成郊庙歌辞、鼓吹歌辞、相和歌辞和杂曲歌辞等四种。 理解本诗写的是一位妇人对远方行役的丈夫的思念之情,反映了长年征战给广大人民造成的家庭分离的痛苦。 背诵全诗。 重点词语 (1)夙昔梦见之 (2)入门各自媚
11、*短歌行 识记这是一首乐府旧题诗,作者曹操。 划分诗的层次,掌握各层层意,理解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渴望早日建功立业,积极进取的精神。 掌握诗中的比喻用法。 背诵第一、第四自然段。 重点句子 (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2)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3)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4)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重点词语 (1)但为君故 (2)枉用相存 (3)契阔谈宴
12、咏贫士 识记作者陶渊明,东晋大诗人,开创古代田园诗歌的传统,前人称他为“隐逸诗人之宗”。 《咏贫士》共七首,这里选的是第二首。 识记本诗的主题:叙述诗人的贫困状况与理想节操。 归纳各层大意 背诵全诗 重点句子 (1)倾壶绝余沥,窥灶不见烟。 (2)闲居非陈厄,窃有愠见言。 13、芜城赋
识记本赋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抒情小赋之一,作者鲍照是我国南北朝时代有代表性的杰出诗人。了解诗人写作的社会背景。 识记本赋采用的夸张、对比手法。 重点句子 (1)格高五岳,袤广三坟。 (2)制磁石以御冲,糊赬壤以飞文。 (3)千龄兮成代,共尽兮何言! 重点词语 (1)胡能侈秦法 (2)峻隅又已颓 (3)东都妙姬,南国丽人。 14、过香积寺
识记作者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与孟浩然齐名,世称王孟。 理解本诗通过景物描写,表达了诗人晚年恬静淡泊的心志。 背诵全诗。
15、*梦游天姥吟留别 识记作者李白是我国继屈原之后又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识记本诗是一首记梦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创造出一个雄奇瑰丽的梦中幻境,反衬出现实的丑恶,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理想和自由生活的追求,与权贵势不两立的决心。 重点段落 全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世间行乐亦如此——使我不得开心颜! 重点句子 (1)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2)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重点词语 (1)烟涛微茫信难求。 (2)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3)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4)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
16、*行路难 识记《行路难》这组乐府旧题诗,原为三首,这是第一首。 掌握全诗的内容和层次,以及抒发的情感。理解诗歌中所用的典故和比喻。 背诵这首诗。 重点句子 (1)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重点词语 (1)玉盘珍馐直万钱。 (2)今安在? (3)直挂云帆济沧海。
17、*兵车行 识记作者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自唐代起,就获得了“诗史”的美称。 掌握本诗是一首叙事诗,它通过对人民被迫出征的情景的描绘,深刻揭露了唐王朝长期黩武,连年征给人民造成的巨大灾难。掌握全诗的内容和层次,并正确概括各层层意。 分析本诗“寓情于叙事”的写作方法。 重点句子 (1)耶娘妻子走相送,哭声直上干云霄。 (2)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3)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重点词语 (1)道旁过者问行人。 (2)武皇开边意未已。 (3)县官急索租。 (4)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18、登高 识记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曾被后人推崇为“古今七言律第一”。 掌握本诗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特点。 背诵全诗。
19、*原毁 识记本文作者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主张文以载道,文道合一,主张创新,强调“惟陈言之务去”。他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 理解本文是一篇针砭时弊的议论文。 掌握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 重点段落 第三自然段: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道德之行,难已! 重点句子 (1)其责已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2)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 (3)其责人也详,其待已也廉。 (4)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重点词语 (1)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 (2)一善易修也。 (3)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4)其国家可几而理欤!
20、*琵琶行 识记作者白居易中唐诗坛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识记本诗与《长恨歌》同为叙事名篇,代表了我国古代长篇叙事诗的卓越成就。 理解该诗的思想内容。 重点段落 序:元和十年——曰《琵琶行》 第二自然段:转轴拨弦三两声——唯见江心秋月白。 第四自然段:我闻琵琶已叹息——为君翻作《琵琶行》 重点句子 (1)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2)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重点词语 (1)遂命洒,使快弹数曲。 (2)感斯人言,是夕始觉迁谪意。 (3)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4)为君翻作《琵琶行》。
21、*三戒并序 识记作者柳宗元和韩愈齐名,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与之并称韩柳。 识记本文为一组寓言。作者用寓言形式隐晦曲折的讽剌那些恃宠骄横、外强中干、肆意作恶的藩镇、宦官及其爪牙们,指出这些可恶的东西,必然要遭到覆没的下场。 重点段落 开头段:吾恒恶世之人——作《三戒》。 重点句子 (1)然卒迨于祸。 (2)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 (3)因跳踉大口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4)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 重点词语 (1)吾恒恶世之人,不知推已之本。 (2)临江之人,畋得麋麂,蓄之。 (3)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4)夜则窃啮斗暴。
22、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识记本诗是一首七律感怀诗,作者借景抒怀,为自己政治上遭受的不平,为好友与已一样,同被贬到南荒,抒发了悲愤忧愁的情怀。 理解颔联的象征意义。 背诵全诗。 重点词语 (1)惊风乱飐芙蓉水。 (2)犹自音书滞一乡。 23、*泊秦淮
识记本诗作者杜牧是晚唐诗人,被时人称之“小杜”。本诗为七言绝句。 理解本诗主题:通过对秦淮夜景的描绘,历史兴衰的感叹,谴责人晚唐统治者和官僚贵族不恤国事寻欢作乐的丑恶,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隐忧。 背诵这首诗。 掌握“商女不知亡国恨”的曲笔内涵。 24、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识记作者李煜是五代时南唐的最后一个君主,世称李后主。 掌握本首词写的是作者对故国和过去享乐生活的怀念,抒发了深沉的哀怨情感。这首词是作者被俘后的作品。 背诵这首词。 25、*秋声赋
识记作者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著有《六一诗话》、《欧阳文忠公集》、《新五代史》等。 理解本文为一篇文赋,特点是铺陈夸饰,词藻比较华丽,句子骈散结合,富于变化,骈文部分要求押韵。 掌握本文的主题:人受自然(有声之秋)的影响较小,而受自我忧虑(无声之秋)的影响较大,因而在生活的挫折面前应保持乐观旷达的态度,不应陷入忧虑悉苦不能自拨,即: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重点段落 全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重点句子及词语 1、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 2、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3、有动于中,必摇其精。 4、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26、*训俭示康 识记作者司马光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史学家,著有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掌握《资治通鉴》的含义。 掌握本文是司马光写给儿子司马康,训诫他崇尚节俭的一篇家训。 重点段落 全文第四自然段:“又闻昔李文靖公……岂庸人所及哉!” 重点句子和词语 1、众心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2、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议也。 3、卿为清望官,奈何饮于酒肆? 4、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5、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
27、江城子(密州出猎) 识记作者苏轼,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他与其你苏洵,弟弟苏辙为后人称之“三苏”。 掌握这首词写于苏轼居密州的第二年,时年40岁。 重点句子及词语 1、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背诵全词。
28、*教战守策 识记这篇文章选自《东坡文集》,原题为《教战守》,“策”字是后人加的。 重点段落 全文第三自然段:“盖尝试论之——养之太过欤?” 重点词语与重点句子 1、及至后世,用迂儒之议,以去兵为王者之盛节。 2、此疾之所由生也。 3、论战斗之事,则缩颈而股栗。 4、闻盗贼之名,则掩耳而不愿听。 5、天下果未能去兵,则其一旦将以不教之民而驱之战。
29、声声慢(寻寻觅觅) 识记作者李清照,宋代词坛婉约派大家,有《漱玉词》。掌握这首词:作者抒发了国破家亡后,深沉而悲痛的心情。理解这首词开头的七组叠字及结尾处的两组叠字表达效果。 背诵该首词。 重点词语及句子 1、满地黄花堆积。 2、梧桐更兼细雨。 3、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30、*关山月
识记作者陆游,自号放翁,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诗现存9300多首。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 掌握关山月,原为汉乐府横吹曲名,内容多写戌边战士月夜思乡及家人互伤离别之情。 掌握全诗的层次及内容。 理解该诗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 理解该诗的中心句。 重点词语及句子 1、朱门沉沉按歌舞。 2、戌楼刁斗催月落。 3、中原干戈古亦闻。 4、遗民忍死望恢复。
31、沈园二首 识记这两首七绝是陆游悼念原配妻子唐婉所作。 识记沈园故址在今浙江省绍兴东南。
32、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识记作者辛弃疾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词风以豪放悲壮为主,发展了苏轼的词风,后人以“苏辛”并称。有《稼轩长短句》。 重点词语和句子 1、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2、生子当如孙仲谋! 背诵全首词
33、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熟读全首词 重点词语和句子 1、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2、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34、天净沙(秋思)
识记作者马致远是元代前期著名的杂剧和散曲作家,在散曲上的成就可称元代之冠。著有杂剧《汉宫秋》等七种,散曲有《东篱乐府》,其中小令104首,套数17套。 识记《天净沙·秋思》,被王国维视为元人小令中之最佳者。该首小令千百年来传诵不绝,被尊为“秋思之祖”。 背诵全篇。 35、*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识记作者睢景臣元代著名散曲、杂剧作家。 识记元曲分杂剧和散曲两类,其中散曲又分小令和套曲两种形式。 掌握该首套曲在写作上的三大特点。 理解该首套曲主要内容;了解该曲中刘邦的形象特点。 重点词语及句子 1、畅好是妆幺大户。 2、那大汉觑得人如无物。 3、明标着册历,见放着文书。 4、白什么改了姓,更了名、唤作汉高祖! 5、车前八个天曹判,车后若士递送夫。
36、沧浪亭记 识记本文作者归有光是明代后期著名的散文家,著有《震川文集》、《三吴水利录》。 掌握沧浪亭在今江苏省苏州市,是宋代诗人苏舜卿建造,后来湮没。至明代,文瑛和尚又在这里重新修造了沧浪亭。 了解全文灵活地运用对比方法,即甲和乙比,否定甲;甲和丙比,肯定甲。
37、*报刘一丈书 识记本文作者宗臣在明代文坛上有较大的影响,散文创作尤为突出,与当时的李攀龙等合称“后七子”。 理解这篇书信体散文中所指的权者是隐射明嘉靖年间的奸相严嵩的。 重点段落 文全第2自然段。掌握该段按照时间顺序,具体描绘“客”在进见“相见”的整个过程,了解作者运用的漫画式描写手法。 重点句子 (1)客心耻之,强忍而与言曰:“亡奈何也!姑容我入。” (2)则再拜,故迟不起,起则上所上寿金。 (3)“适自相公家来,相公厚我,厚我。”且虚言状。 重点词语 (1)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 (2)自岁时伏腊一剌之外,即经年不往也。 (3)斯则仆之褊衷,以此长不见悦于长吏。
38、林黛玉进贾府 识记作者曹雪芹字梦阮,号雪芹。从事《石头记(即红楼梦)》的创作,由于贫病早卒,只完成全书中的前八十回。 掌握《红楼梦》的主题:主要表现贾、王、史、薛四大家族兴盛和衰亡的过程,以贾家的荣、宁二府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对黑暗的封建社会腐朽生活,虚伪的礼教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反映了被压迫者的苦难与反抗,对封建社会叛逆者表示了同情、赞美和惋惜。 掌握本文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特点是借助林黛玉的眼睛来表现贾府的人和事。 重点词语 1、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 2、当地放着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 3、座上珠玑昭明,堂前黼黻焕烟霞。 4、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 5、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 39、*治平篇
识记作者洪亮吉,清乾隆时编修,著有《春秋左传诂》、《公羊毂梁古义》、《六书转注录》等多种。本文选自《卷施阁诗文甲基》 重点段落 全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重点词语 1、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2、又自此而曾焉,自此而元焉。 3、高、曾之时,隙地未尽辟,闲廛未尽居也。 4、一人居百人之屋,一户占百户之田。 重点句子 1、要之,治平之久,天地不能不生人。 2、治平之久,君、相亦不能使人不生。 3、此吾所以为治平之民虑也。 40、*《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识记孙文,号中山,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领导者。 掌握本文的写作背景。 重点词语及句子 1、满清末造,革命党人历艰难险山戏。 2、与民贼相搏,踬踣者屡。 3、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 4、视清季有加。 5、予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41*灯下漫笔 识记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有小说集《呐喊》、《傍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及杂文集《热风》、《坟》、《华盖集》等。 识记本文选自鲁迅杂文集《坟》。 理解第一部分作者对中国历史的剖析结论及对青年提出的希望。 理解第二部分作者对国“固有精神文明”和军阀统治的现实的剖析结论,掌握作者对中国青年使命的呼唤。 理解全文的“漫笔”形式。 42、自题小像
识记这首诗是作者留学日本时题在自己的小照后面送给友人许寿裳的,该诗表达了青年鲁迅献身祖国和人民的宏伟志愿和爱国情感。 背诵全诗。 重点词语及句子 1、风雨如磐闇故园。 2、寄意寒星荃不察。 43、*范爱农
掌握本文的主题及写作背景。 分析范爱农的性格特征。 掌握作者用以说明辛亥革命的成果被封建反动势力篡夺的几个基本事实。
44、*炉中煤 识记本诗选自郭沫若诗集《女神》,是一首表现眷念祖国之情的现代诗。作者郭沫若是我国杰出的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 识记《女神》的出版年代及历史评价。 识记郭沫若参与组织的文学社团“创造社”。 掌握本诗在艺术构思上的特点。 掌握本诗中使用比喻的本体和喻体;掌握本诗中的拟人,反复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45、沁园春(长沙) 熟读本首词,掌握该词的写作背景。 理解本首词景物描写的作用。 重点词语及句子 1、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2、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3、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4、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46、*七律(长征)
背诵全诗,掌握中心句,掌握全诗的主题。 掌握全诗既高度概括,又具体生动的写作特色。 重点词语及句子 1、万水千山只等闲。 2、五岭逶迤腾细浪。 3、三军过后尽开颜。 47、*夜
识记作者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还有《剑鞘》、《脚步集》等5部散文集。识记叶圣陶开拓了中国童话的创作,有童话集《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 识记本篇小说选自《叶圣陶文集》,作者当时以“桂山”为笔名,是我国最早反映“四·一二”反革命大屠杀的作品之一。 掌握本小说题目命名的意义。 理解本小说采用一明一暗双线结构的方式。
48、*屯溪夜泊记 识记作者郁达夫1921年,在东京与郭沫若、成仿吾等发起组织创造社,是“五四”以来较有影响的作家之一。 识记作者第一本小说集《沉沦》是我国五四后的第一部新文学白话小说集。作者另有作品《茑萝集》、《寒厌集》、《鸡肋集》等。 识记本文选自《郁达夫游记》 理解本文写作上的三个特点。
49、*当铺前 识记作者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1921年,与郑振铎、叶圣陶、周作人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 识记作者所著的长篇小说《子夜》是我国新文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识记作者所著《幻灭》、《动摇》、《虹》、《春蚕》、《林家铺子》等多种小说。 理解本小说的主题。掌握小说前后两部分的内容和作用。 分析小说主人公形象特点
50、再别康桥 识记作者徐志摩是我国现代的早期文学流派“新月派”的代表诗人,著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等诗集。 识记本诗选自《猛虎集》。 背诵本诗的第二节和第三节。 掌握诗中所使用的比喻。
51、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识记作者朱自清是现代杰出的散文家和诗人,是文学研究会成员。著有大量的散文作品,比如《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经典常谈》、《诗言志辨》、《新诗杂话》等,最著名的散文是《荷塘月色》。 识记本文最初发表于1924年1月《东方杂志》,是作者前期散文的名篇之一。 理解本文的主题和结构。 掌握作者在本文中状物写景的特点。
52、*死水 识记作者闻一多,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和民主斗士。著有诗集《红烛》、《死水》等。 识记本篇选自诗集《死水》,是一篇抒情诗。 识记作者诗的“三美”的理论和本篇的象征手法与比拟手法。 背诵全诗。 重点段落。 第二、第三、第五节。
53、*骆驼样子(节选) 识记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小说家、艺术家。曾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主要作品有《离婚》、《骆驼样子》、《我这一辈子》、《四世同堂》、《鼓书艺人》等小说;《龙须沟》、《茶馆》《西望长安》等剧本。 掌握本篇的内容和主题。 理解本篇通过对人物的肖像描写和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写作方法。 54、*寄小读者(通讯十四)
识记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散文家、儿童文学作家,是“文学研究会”成员。著有散文《笑》、《梦》、《往事》、《寄小读者》、《山中杂记》等;儿童文学作品主要有《小桔灯》、《拾穗小扎》等。 识记冰心散文题材多是母爱、童年生活、自然景物、异国风光等。 识记本文是一篇书信体散文,表达了作者热爱人生、自然和亲友的温柔情感,抒发了战胜疾病的乐观情怀。 识记冰心作品的三个艺术特点,了解人们对其特点的评价。
55、*灯 识记作者巴金,原名李尧棠,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很大影响的优秀作家。著有小说《家》、《春》、《秋》、《憩园》、《寒夜》等,还有《海行杂记》、《生之忏悔》、《龙·虎·狗》散文集等。 识记本文的写作年代与写作背景。 理解本文的象征手法。
56、海市 识记作者杨朔,是我国当代卓有成就的散文作家,著有《荔枝蜜》、《雪浪花》、《茶花赋》、《海市》、《香山红叶》、《樱花雨》、《生命泉》等数十篇在国内外有影响的优秀散文。 识记本文的内容和主题 理解本文的艺术成就。
57、*琐忆 识记作者唐 ,是我国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和散文作家,著有《唐弢杂文集》、《春涛集》、《落帆集》、《雏燕集》等。 掌握本文的写作背景。 理解本文与鲁迅名句之间的关系。 掌握本文中提及的《闲话皇帝》事件。
58、*小溪流的歌 识记作者严文井是我国著名作家、儿童文学家。著有童话作品《南南和胡子伯伯》、《丁丁的一次奇怪的旅行》、《蚯蚓和蜜蜂的故事》、《三只骄傲的小猫》、《唐小西在下次开船港》等。 掌握本文的主题与结构。 理解本文中的正面形象与落后保守者的形象。
59、*社稷坛抒情 识记作家秦牧,当代著名的散文作家,其散文在内容上最大的特点,是思想性与知识性的完美统一、相辅相成。 掌握本文主题。 理解本文的语言特色。
60、春之歌 识记作家王蒙,优秀小说作家,先后发表过《青春万岁》、《小豆儿》、《组织部新来的年青人》等长、短篇小说多部。 识记本篇小说选自《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评选获奖作品集》 掌握联想在小说中的作用,理解小说中借鉴了西方现代派文学中意识流表现方法。
61、歌 识记作者拜伦,是19世纪英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著有《闲暇的时光》、《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异教徒》、《阿比杜斯的新娘》、《海盗》、《唐璜》等多篇诗作。 识记本篇为抒情短诗。 掌握本篇所使用的拟人化的手法。
62、门槛 识记作者屠格涅夫,是19世纪俄国著名作家。著有《猎人日记》、《木木》、《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烟》、《处女地》等多种作品。 识记本文是作者生前的未发表过的一篇散文,后收入屠格涅夫的《散文诗集》。 理解本文的形象的象征性与代表性。
63、项链 识记作者莫泊桑是19世纪法国杰出的小说家,著有《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项链》、《菲菲小姐》等作品,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 识记本文原名为《首饰》,是莫泊桑的代表作之一。 掌握本小说的内容和主题。
64、*麦琪的礼物 识记本文是美国现代著名短篇小说家欧·享利的杰作。欧·享利著有《警察与赞美诗》、《最后的藤叶》、《带家具出租的房间》等300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被人称为“曼哈顿的桂冠诗人”。 理解“麦琪的礼物”的含义。 掌握本文的主题 理解小说“一详一略,一明一暗”的结构安排及作用。
选用教材意见 《大学语文》王存信主编 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11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