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交通建设和运输
中国综合交通运输网分布及交通运输结构的变化,主要铁路网的分布;国道分布,高速公路的布局条件及分布特点;水运网特点及分布。
7.旅游业
中国旅游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8.城乡建设
中国市镇设置标准。
中国城市发展与分布的特点及成因。
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筹措渠道。
中国村镇建设与发展变化特点及今后发展方向。
第五章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空间进程
一、要求
识记:民族,中国各主要区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点。
理解:中国文化的空间透视,中国区域文化的形成及变化,中国区域文化的未来走向。
应用: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二、考试内容
1.中国文化的空间透视
中国文化版图雏形的形成。
2.民族
中国各少数民族文化的空间差异。
3. 区域文化
中国区域文化的形成及变化
中国各主要区域文化。
中国区域文化的未来走向。
4.传统文化与观代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第六章 灾害与环境
一、要求
识记:中国自然灾害的基本特征,环境保护和建设,生物多样性和自然保护。
理解:中国减灾建没及对策。
二、考试内容
1.自然灾害与减灾建设
中国自然灾害的基本特征。
中国减灾建设:减灾方针、原则;减灾工程建设及非工程建设。
中国可持续发展中的减灾对策。
2.环境保护和建设
中国环境问题的基本状况:城市环境污染;农村生态破坏。
中国环境保护和建设的主要对策。
3.生物多样性和自然保护
中国生物多样性分布中心:具有国际意义的生物多样性分布中心。
第七章 景观与区划
一、要求
识记:中国自然景观和经济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中国行政区划现状,中国综合区划。
理解:中国人文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区划,经济区划。
应用:中国现行行政区划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
二、考试内容
1.地域分异规律与景观划分
中国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规律;干湿度带性规律;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中国经济景观的地域分异:三大经济带的经济分异特征。
中国人文景观的地域分异:东部和西部人文景观大区的分异特征。
2.行政区划
中国行政区划的现状。
中国现行行政区划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
3.自然区划
黄秉维方案和赵松乔方案。
4.经济区划
三大经济地带和七大经济区:三大经济地带的范围;七大综合经济区的特征。
5.综合区划
中国综合地域分异特征及区划方案。
第八章 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战略
一、要求
理解:区域发展战略
二、考试内容
1.区域发展战略
总体发展战略:TY战略;TYIs战略。
第二篇 区域分析
第九章 东北区
一、要求
识记:环境与资源特征,钢铁与机械工业基地建设,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
理解:能源生产基地与化工工业基地建设,松嫩平原农业基地建设,交通运输网建设。
应用:三江平原的开发治理,对外开放与边境贸易发展,资源开发与环境整治。
二、考试内容
1.环境与资源特征
自然地理条件:环状地表结构;冷湿性气候特征;森林与草甸草原景观;冻土与沼泽广泛发育。
资源优势。
2.产业基础和经济发腱
以重工业为主的上业基地建没:钢铁工业基地;机械工业基地;能源生产基地;化工工业基地。
农业基地建没: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松嫩平原农业基地建设;三江平原的开发治理。
交通运输等攮础设施建设:综合交通运输网。
对外开放与边境贸易发展。
3.资源开发与环境整治
本区经济发展中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
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能源建设。
第十章 华北区
一、要求
识记:地理慨况,水资源问题.黄淮海乎原水盐运动的一般特征,地球化学分区及水盐运动动态变化。
理解:首都经济圈,盐碱土综合治理措施,农业综合开发与专业化发展。
二、考试内容
1.地理概况
自然地理基础:环带状地貌格局;暖湿带半湿润、湿润气候。
土地覆盖与土地利用。
2.首都经济圈
首都北京中心地位。
京津冀地区。
环渤海地区
3.水资源问题
水资源短缺:总量不足;时间上不匹配;质量问题。
缺水导致诸多环境问题。
解决水资源短缺的主要途径。
4.黄淮海平原治理与农业开发
黄淮海平原水盐运动的一般特征。
地球化学分区及水盐运动动态变化。
盐碱土综合治理措施。
农业综合开发与专业化发展。
第十一章 晋陕内蒙古区
一、要求
识记:地理概况,省区优势工业联合优势,草原畜牧业基地,土地退化类型、强度与分布,土地退化成因。
理解:晋陕内蒙古接壤地区--乌金三角,农牧交错地带与可持续发展。
应用:水资源与交通问题。
二、考试内容
1.地理概况
山地与高原、盆地交错分布。
季风边缘与自然气候地带的南北更替。
土地覆盖与土地利用。
人口、民族与可持续发展。
资源、经济与发展。
2.能源重化工基地
省区优势工业联合优势
乌金三角。
水资源与交通问题。
3.草原畜牧业基地
内蒙古草原:地区差异;在全国的地位。
草原畜牧业:在全国的地位。
4.土地退化问题
土地退化类型、强度与分布。
土地退化成困。
农牧交错地带与可持续发展。
第十二章 长江中下游区
一、要求
识记:地表结构,河流及水资源特点,区域发展条件,农业
生产的基本特征,工业发展特点。
理解:气候,植被与土壤,农业基地建设,工业基地建设,交通运输,旅游业,生态环境建设与区域发展。
二、考试内容
1.自然条件分析
低山丘陵与平原相间的地表结构:淮阳山地;江南丘陵;南岭山地。
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河湖众多水资源丰富:河流及特点;水资源特征。
过渡性的亚热带植被与土壤。
矿产资源:有色金属;铁。
2.经济特征与产业结构
区域发展条件的分析。
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
农业基地建设:长江中游平原农业基地建设;江淮地区的整治建设;江南山地、丘陵盆地的治理与开发。
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工业发展特点;工业基地建设。
水路陆路交织的交通运输网。
加速发展旅游业。
3.生态环境建设与区域发展
区域发展:区域发展方向;区域发展布局。
生态环境建设:主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建设。
第十三章 东南区
一、要求
识记:资源、环境特点与评价,闽粤琼经济发展特点及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香港与澳门。
理解:闽粤琼工业基地建设,台湾。
二、考试内容
1.资源环境特点与评价
以热带、南亚热带气候为主体,高温多雨,水热资源丰富。
山地多、平地少、耕地不足,人地矛盾尖锐。
生物资源丰富多样。
水资源丰富。
海域辽阔,海洋资源丰富
能源、原材料矿短缺
2.闽粤琼三省的经济建设与区域发展
经济发展特点。
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
工业基地建设:重要的轻工业基地。
3.香港与澳门
香港:多功能国际中心;经济发展迅速的因素分析;香港在资源开发中的问题。
澳门:四大经济支柱;经济特点。
4.台湾
地形特点。
经济发展:工业;对外贸易。
第十四章 西北区
一、要求
识记:地貌特征,干旱半干旱气候,三大洋水系与内流水系。
理解:植被土壤与景观垂直带,绿洲农业与畜牧业,工业。
二、考试内容
1.地貌特征
地貌外动力组合与地貌成因类型。
地貌稳定性差,块体运动和泥石流等灾害地貌过程频繁。
2.干旱半干旱气候特征。
3.三大洋水系与内流水系
水文特征。
外流河与内流河
湖泊特征
冰川分布
4.植被土壤与景观垂直带
大陆性和过渡性纬度地带分异。
海洋性和大陆性山地垂直带谱。
5.绿洲农业与畜牧业
西北区的绿洲。
绿洲农业。
畜牧业。
6.工业
主要工业分布特征。
第十五章 西南区
一、要求
识记:地质环境与地貌特征,气候与水文,农业与工业。
理解:植被与土壤,交通运输。
二、考试内容
1.地质环境与地貌特征
地质环境:西部中生界褶皱带;扬子地块;华南早占生界褶皱带。
地貌特征。
主要地貌单元:岷山山地与若尔盖高原;横断山地;云贵高原。
2.气候与水文
辐射与日照。
气温分布:高值区与低值区的分布。
降水分布:高值区与低值区的分布。
河流与湖泊。
3.植被与土壤
植物区系与植被类型
土壤地理特征
4.农业
主要农产品分布
5.工业
资源特点与主要工业分布。
6.交通运输
第十六章 青藏区
一、要求
识记:地壳演化与青藏高原的形成,气候,河流,湖泊。
理解:植被、土壤与自然带,经济特征。
二、考试内容
1.地壳演化与青藏高原的形成
高原的隆升与高原。
青藏高原地貌特征。
地貌外动力及地貌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