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颜色:

阅读全文

国家双一流大学实施办法出台 即将公布大学名单

[ 作者: 方舟教育 | 时间:2017/12/31 | 浏览:29741次 ]
[ 关键词:国家双一流大学实施办法出台 即将公布大学名单]

640.webp (25).jpg

备受关注和期待的国家“双一流”建设实施方案终于在猴年年末出炉啦!

由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25日发布。“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遴选和建设,必将给国内众多高校带来新的机遇。

纳入“双一流”建设方案的高校和学科的名单,预计今年上半年公布。专家认为,遴选标准变化,是本轮最大看点。

《办法》制定的背景是什么?

和过去的“211工程”、“985工程”等相比,在遴选机制上有什么差别?

专家委员会在“双一流”遴选过程中会扮演怎样的角色?

“双一流”建设,每五年为一个周期。从2016年开建,实行动态调整,不再搞终身制。“对于建设过程中出现重大问题、不再具备建设条件且经警示整改仍无改善的高校,及时调整出建设范围。”

根据《办法》,

到2020年,我国将有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

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

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哪些高校和学科有望跻身“双一流”?根据《办法》,在遴选条件上,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应是经过长期重点建设、具有先进办学理念、办学实力强、社会认可度较高的高校,须拥有一定数量国内领先、国际前列的高水平学科,在改革创新和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中成效显著。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应具有居于国内前列或国际前沿的高水平学科,学科水平在有影响力的第三方评价中进入前列,或者国家急需、具有重大的行业或区域影响、学科优势突出、具有不可替代性。

在遴选程序上,《办法》明确提出,将设立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专家委员会,由政府有关部门、高校、科研机构、行业组织人员组成。专家委员会将以中国特色学科评价为主要依据,参考国际相关评价因素,综合高校办学条件、学科水平、办学质量、主要贡献、国际影响力等情况,以及高校主管部门意见,论证确定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认定标准。

“双一流”建设将实施动态管理,打破身份固化。根据要求,建设中期,建设高校根据建设方案对建设情况进行自评;专家委员会根据建设高校的建设方案和自评报告,参考有影响力的第三方评价,对建设成效进行评价,提出中期评价意见。根据中期评价结果,对实施有力、进展良好、成效明显的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加大支持力度;对实施不力、进展缓慢、缺乏实效的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提出警示并减小支持力度。建设期末,建设高校须进行整体自评。专家委员会对建设成效进行评价,提出评价意见。

根据期末评价结果等情况,重新确定下一轮建设范围。对于建设成效特别突出、国际影响力特别显著的少数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将在资金和政策上加大支持力度。

针对备受关注的、和“双一流”建设相关的焦点问题,教育部相关负责人、部分高校负责人以及国内高教界专家做了解读。

人才培养在“双一流”建设中占据核心地位

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负责人介绍《办法》出台的背景时说,总的考虑是坚持扶优扶需扶特扶新,按照“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两类布局建设高校,引导和支持具备较强实力的高校合理定位、办出特色、差别化发展。

以学科为基础,着力打造学科领域高峰,支持一批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学科,加强建设关系国家安全和重大利益的学科,鼓励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布局一批国家急需、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发展的学科,积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以一流学科建设带动高校整体建设。

另外,《办法》在确定遴选条件时,强调建设高校应有高质量的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高度认可。要求高校在制订建设方案时,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优化学科建设结构和布局,资源配置、政策导向体现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在绩效评价中,根据人才培养质量、办学水平特色等中期评价结果,动态调整支持力度,对人才培养质量高、建设效果好的高校,加大支持力度。通过“双一流”建设,推动立德树人这一高校根本任务真正得到落实,并有实质性的转变和大幅度提升。

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认为,贯彻落实《办法》,必须要把建设重点放在一流学科上。“一般地说,学校的学科是相对固定的,但我们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却常常是综合和跨学科的,学科的最前沿也常常是跨学科的。从全球范围看,原创成果大都是学科前沿和学科交叉的结果,如果只针对技术问题、只在传统学科方向内打转转,是无法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学术和技术原创成果。”

林建华认为,为实现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学科应当进行综合性的建设,包括队伍建设、学科布局调整、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管理机制体制建设,更重要的是学校的文化和氛围的营造与建设。

“双一流”遴选,专家委员会将扮演重要角色

虽然“双一流”建设总体方案早就出台,但是今天发布的实施办法,则是酝酿了一年半左右才出炉的。据悉,在《办法》出台前,已有多个文本征求过教育界内部人士的意见。

“预计在今后双一流建设的过程中,原来的一些‘985’、‘211’高校会出现重新洗牌的状况。”一所知名高校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双一流”建设不是一个“就地趴下、重新来过”的方案,而是对原先高校的评估标准进行了重新设置。

此次《办法》中,最大的一个亮点是,对“双一流”标准的重新设定。据透露,传统的“数论文”、“算影响因子”这些完全量化的评估方法今后将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计入大学和学科对国家社会的贡献——这一点将纳入遴选标准之中。

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讲师张端鸿也认为,重点建设项目的决策模式转变,是《办法》的看点之一。过去的“211工程”“985工程”,哪些学校有机会入围,主要话语权在主管部门手上。而未来的“双一流”项目遴选,将在引入各类第三方评估数据的同时,成立一个专家委员会,由委员会成员利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第三方评价情况及其他要素,论证确定建设高校认定标准,再根据认定标准遴选产生拟建设高校建议名单。

“从过去的单一政府主体决策,到今后采纳以数据为基础的循证决策和经验判断的专家决策相结合的方式,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目前,国内高教界的不少人士都在观望专家委员会的组建流程和工作机制。显然,哪些专家会进入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开展工作的机制是什么,这些都和“双一流”建设息息相关。

据透露,纳入“双一流”建设方案的高校和学科的名单,预计今年上半年公布。

以5年为周期进行绩效评估,比较科学

科学的绩效评价机制对“双一流”建设至关重要。上海市教委主任苏明认为,“双一流”建设不能过分追求短期绩效,要尊重人才培养、学科发展规律,应该给高校相对宽松的建设周期;“双一流”建设也应该建立“能上能下、动态调整”的机制。此次《办法》明确,以5年为一个建设周期,开展中期绩效评估,对于建设效果好的高校加大支持力度,对于不能达到建设目标和水平的高校给予预警并减少支持直至淘汰出建设范围,5年后根据评估结果重新确定下一轮建设范围,这样绩效评估是比较科学的。

“‘双一流’建设,不会像原本的‘985工程’那样的,纳入名单就会得到固定的投资。相反,实施动态管理后,不同的高校会根据不同的水平,获得不同的投入。”有专家告诉记者,待“双一流”建设名单公布后,对照纳入一流大学建设方案的名单和原本的39所‘985高校’,会发现,有一些高校也许会被下调投入建设力度,相反,一些具有特色学科的地方性院校,将会得到很大力度的支持。



[上一篇]14类职业人员注意!国家要为你们建个人信用… [下一篇]25省份出台居住证实施办法 你能享受哪些福…

快速导航

淘宝官方旗舰店 在线报名 学员登录 在线提问

热点新闻

·只交钱就能评职称?你在网上查到的这些证书是…
·云联惠传销分子写信给中央“给党中央和中央政…
·关于学历你想知道和我要告诉你的
·函授大专
·学历真的有用吗?到底有哪些作用?

推荐新闻

相关阅读